凯恩斯主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凯恩斯主义的简介:
kǎi ēn sī zhǔ yì
英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认为失业是由工人的消费需求和资本家的投资需求不足所造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保持充分就业。主张加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用政府的开支举办公共工程,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
英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认为失业是由工人的消费需求和资本家的投资需求不足所造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保持充分就业。主张加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用政府的开支举办公共工程,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
- AI解释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体系,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核心观点主张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以达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目标。
主要内容
- 政府应积极干预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不同,凯恩斯主义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如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需要介入市场,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法则: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会逐渐减少。这说明税收政策可以影响整体消费需求。
- 流动偏好理论:强调货币的需求不仅受利率的影响,还受到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五个造句
- 政府采取了凯恩斯主义措施,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 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实行减税和增加开支的政策是为了遵循凯恩斯主义的原则。
-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主张在萧条时期应提高财政赤字以促进就业和增长。
- 专家们建议,面对当前的经济困境,应该运用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来应对。
- 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来恢复经济活力。
分词解释
凯
kǎi
1 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歌。~旋。奏~而归。2 和,柔:“~风自南,吹彼棘薪”。3 姓。
恩
ēn
1 好处,深厚的情谊:~爱。~赐。~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德。~典。~惠。~仇。感~。开~。
斯
sī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