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科的拼音、解释、组词

乙科的简介:

yǐ kē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

  • AI解释

《乙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谓,特指通过了考试但未被列为甲科(即进士)的类别。在唐代及其后的一些朝代,科举考试除了进士之外,还有其他几等,其中乙科是最常见的名称之一。这一科主要录取的是从事非行政事务性工作的人才,例如医生、教师等。

造句:

  1. 唐朝时期,很多通过乙科的学子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 他虽然没有考取甲科成为官员,但凭借乙科的身份,依然在民间医学界享有盛名。
  3. 在宋代,为了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朝廷对于通过乙科的人才提供了一些特殊的职位和待遇。
  4. 尽管历史上有很多人以乙科出身而名垂青史,但很多人仍认为这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低估。
  5. 今天的教育制度虽然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有所不同,但在职业选择方面依旧存在“乙科”概念的应用实例。

分词解释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2 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脑炎。3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4 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