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渔鼓的简介:
yú gǔ
1.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敲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猪羊护心薄皮,以手敲打。常与简板合用。 2.借指道情。因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1.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敲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猪羊护心薄皮,以手敲打。常与简板合用。 2.借指道情。因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打击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惜气养神,饮风吹露,打渔鼓,掴简子。」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八出:「打渔鼓高歌兴添,采灵芝快乐无厌。」
《渔鼓》在中文中通常不是指一个独立的词汇或成语,而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它常被用来指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是一种以单人用小鼓伴奏说唱故事、叙述新闻或戏曲的方式。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渔鼓的特点:
- 乐器:渔鼓通常是由一根长约两尺的竹筒制成,一端蒙上羊皮或者牛皮,可以敲击出不同的音色。
- 伴奏与说唱:表演者手持渔鼓,一边敲击,一边进行即兴说唱或讲述故事、笑话等。这种形式常用来传播当地的故事和文化知识。
造句:
- 小村子里的老人家喜欢在傍晚时分聚在一起听渔鼓艺人讲故事。
- 渔鼓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了重视。
- 在这次文化节上,我们有幸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的渔鼓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 为了传承和发展渔鼓艺术,许多学校和社区都开始组织培训活动。
- 这位渔鼓艺人的说唱技巧高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以上就是对“渔鼓”这一概念及其使用场景的一些解释与造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