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简介: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那也是一种是非,这也是一种是非。比喻说话圆滑,不得罪人。

  • AI解释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作品。在这句话中,“彼”指的是另一个地方或情境,“此”则指当前的地方或情境;“是是非非”则是指事物的是非对错。“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意思是指在不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情境下,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念。庄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相对论哲学思想的探讨,即真理或是非是相对于具体情境而存在的,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

详细解释:

  • 背景: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是庄子用来阐述他的相对主义哲学理念。
  • 核心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是非对错标准,所有的事物、概念的价值和意义都取决于它们所在的环境或视角。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可能会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 影响与意义:这句话反映了庄子对于客观真理的怀疑态度以及他对万物相对性的深刻理解。

造句:

  1. 在这场争论中,他引用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是非》来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差异。
  2. 当我们讨论教育政策时,我们需要记住,《彼亦一是是非,此亦一是是非》,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需求。
  3. 他的这种思想与《彼亦一是是非,此亦一是是非》不谋而合,强调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对方观点的重要性。
  4. 尽管大家的看法各异,但若能遵循“彼亦一是是非,此亦一是是非”的原则,或许能找到更多共识。
  5. 为了更好地解决国际间的问题,我们应当秉持《彼亦一是是非,此亦一是是非》的观念,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分词解释

1 那,那个:~岸。此起~伏。2 他,对方:知己知~。~此。

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5 姓。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1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2 这里,这儿: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