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1732-1815)的拼音、解释、组词
姚鼐(1732-1815)的简介:
yáo nài (1732-1815)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梦谷,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主持各书院讲席四十年。散文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论文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选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有《惜抱轩全集》。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梦谷,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主持各书院讲席四十年。散文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论文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选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有《惜抱轩全集》。
- AI解释
姚鼐,字姬传,号惜阴、梦谷,安徽桐城人,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和学者。他生活在清朝康乾盛世至道光年间,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在文学理论上有一定的建树,著有《惜抱轩文集》等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详细解释:
-
生平背景:姚鼐出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先后拜方苞为师,并受到刘大櫆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
-
文学贡献:
-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作品风格典雅、严谨,注重文章结构与语言的锤炼。他在《惜抱轩文集》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
他对古文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
学术影响:姚鼐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在历史学、经学等方面也有涉猎。他的思想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理念:姚鼐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教学原则,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造句示例:
- 《惜抱轩文集》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姚鼐思想的重要文献。
- 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共同创立的桐城派,在中国古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学者们经常引用姚鼐关于文章结构的观点来指导写作实践。
- 通过深入学习姚鼐的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 姚鼐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词解释
姚
yáo
1 美好的样子:~冶(妖艳)。2 姓。3 古同“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