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学校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读学校的简介:
gōng dú/dòu xué xiào/jiào
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改造的半工半读学校。任务是把这类学生教育、改造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实行男女生分别编班或男女分别建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
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改造的半工半读学校。任务是把这类学生教育、改造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实行男女生分别编班或男女分别建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
- AI解释
《工读学校》是20世纪中国教育领域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主要针对那些因为家庭、社会或个人原因,在传统普通中学中难以适应学习环境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有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情绪心理问题,但又具备一定的学习潜力和能力。工读学校的设立初衷是为了通过职业劳动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这些学生重塑自我,重新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
详细解释
- 目标人群:主要是指那些在普通中学难以适应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有轻微不良行为习惯、情绪心理问题的孩子。
- 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 教育理念:倡导通过劳作来净化心灵,以劳动为荣,实现自我价值和人格完善。
- 课程设置:除文化课之外,还包含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内容。
造句
- 张明因经常逃学被学校推荐到了一所工读学校,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立。
- 李晓通过在工读学校的经历,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努力改正,最终得以重返正轨。
- 王老师作为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曾在多所工读学校担任心理辅导员,帮助学生们重建自信。
- 赵家的小龙从小调皮捣蛋,在普通学校屡遭挫折后,被送到了一家工读学校,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 刘梅负责管理一所专门针对行为偏差青少年的工读学校,她坚信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教育和改变。
分词解释
工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读
dú,dòu
1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2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3 求学:走~。4 字的念法:~音。~破。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校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