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兼武的拼音、解释、组词
秉文兼武的简介:
bǐng wén jiān wǔ
犹言能文能武。
犹言能文能武。
- AI解释
《秉文兼武》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可以理解为“既拥有文才又具备武艺”。这里的"秉"意为持、握,"文"指的是文化知识和文学才华,"兼"是具有或同时具有之意,“武”则是指武艺或军事才能。这个词组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文采,还要具备优秀的武术技艺或者军事才能。
造句:
- 这位历史上的名人,自幼便被寄予厚望,他不仅饱读诗书、文才出众,还习武练剑,秉文兼武,成为了当时人人称颂的英雄人物。
- 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不仅要精通兵法,更要具备强大的体力和敏捷的身手。正所谓秉文兼武,方能在乱世中保家卫国。
- 虽然他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实际上他精通多门武术,是一位真正的秉文兼武的人物。
- 他在军队里不仅负责指挥调度,还擅长诗词歌赋,这让他成为了秉文兼武的将领典范。
- 在这次历史题材的电影中,饰演一位古代名将的角色,演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口才和文化素养,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武术表演基础,以展现其为秉文兼武的人物形象。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基于“秉文兼武”的字面意义进行的创作,并非实际历史人物的真实描述。
分词解释
秉
bǐng
1 拿着,持:~烛。2 掌握、主持:~正。~公。3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4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兼
jiān
1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2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