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言之刑的拼音、解释、组词
造言之刑的简介:
zào yán zhī xíng
刑:刑罚。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
刑:刑罚。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
- AI解释
《造言之刑》,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中指的是针对编造谣言、散布不实言论行为的一种处罚措施。在传统中国社会,这样的惩罚通常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防止谣言传播带来的恐慌或不良影响。这种刑罚的具体形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流放、鞭笞等,其严厉程度根据所言之“谣言”的性质及其造成的影响而定。
以下为五个关于《造言之刑》的造句示例:
- 在古代,为了维护政权稳定,统治者对于那些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会施以《造言之刑》,即严惩不贷。
- 这位官员在处理一起流言事件时态度严谨,深知《造言之刑》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
- 当初朝廷颁布的《造言之刑》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使得很多人选择沉默,不再轻率地发表意见。
- 从历史角度看,《造言之刑》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言论自由与社会稳定之间的考量和平衡。
- 现代虽然不直接使用“《造言之刑》”这样的表述,但类似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于法律制度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造言之刑”虽为古代术语,但在现代语境下已不再实际存在,而更多用于历史或学术研究中。它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和对言论自由的关注,则可以引发今人对于当前社会言论环境及法律法规的思考。
分词解释
造
zào
1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2 瞎编:胡编乱~。捏~。3 成就:~诣。4 培养:~就。5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甲~。乙~。6 到,去:~访。7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晚~。8 时代,年代:末~。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刑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