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拼音、解释、组词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简介:

chā zhī háo máo,shī zhī qiān lǐ
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 AI解释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典籍,《吕氏春秋·孟春纪第四·贵公》。它的原句是:“事虽小,不计亦不为;言虽微,不小而不行,故曰: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意思是说: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忽视它不去做,最终也可能导致重大的错误或损失;言语虽然很轻微,但如果不注意它是否实施,就可能因此出差错。这个成语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小的疏忽而造成大问题。

详细解释

  • 差之毫牦:差,是指有差别、错误;毫牦,指极其细微之处。在这里形容的是极微小的差别。
  • 失之千里:失去的意思是丢失或错失某个重要的东西,这里的“千里”并非实指距离,而是夸张说法,比喻严重的结果。

造句

  1. 做事情不能粗心大意,差之毫牦,就有可能失之千里,比如做会计工作时哪怕一个小数点的失误也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误。
  2.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差之毫牦,失之千里”,让我从小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
  3. 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谨慎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4. 汽车驾驶员要知道“差之毫牦,失之千里”的道理,在驾驶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专注。
  5.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不能忽视任何细节上的差异,“差之毫牦,失之千里”就是对这种态度的一种总结。

分词解释

chà,chā,chāi,cī

1 错误:话说~了。2 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 缺欠:还~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qiān

1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2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3 见“秋”字“秋千”。4 姓。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