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语体文的简介:

yǔ/yù tǐ/tī/bèn wén
1.以通行的口语写成的文章。又称白话文。始于唐佛教徒的变文﹑语录﹐宋儒语录及元明以来小说﹑戏曲也多用此种文体。

  • AI解释

语体文》是现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主要指以口语为基础、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文字。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比,语体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语言,使用白话词汇和语法结构,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语体文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新闻报道、公文撰写、文学创作等。

详细解释

  1. 定义语体文强调的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或描述事物。
  2. 特点
  3. 使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避免古汉语或过于生僻的词语;
  4. 注重口语化,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5. 语言风格多样,根据不同的文体、场合和个人特点而变化。

造句

  1. 我们现在使用的语体文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轻松理解。
  2. 这篇报道采用了生动活泼的语体文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3. 学习语体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加深对当代社会的理解。
  4. 为了便于群众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政策文件,政府决定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体文体来撰写公文。
  5. 在这次演讲中,他用语体文讲述了现代人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心态变化。

分词解释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