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彪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半彪子的简介:
bàn biāo zǐ
〈方〉不通事理,行事鲁莽的人。
〈方〉不通事理,行事鲁莽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通事理、行事卤莽的人。如:「他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口骂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半彪子。」「今后你少理他,这人是半彪子,整天一点儿正行儿都没有。」也称为「半吊子」。
关于“半彪子”这个词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存在“半彪子”这个词。可能是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方言背景下出现的一个词或者是笔误、误解造成的名称。在正式的语境下,“半彪子”并没有确切含义或者被广泛使用。
不过,假设“半彪子”是某一种拟物化的称呼或者是特定情景下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创造性的解释一下,并提供一些可能的造句来帮助理解:
-
拟物化名称:可以将“半彪子”想象为一种结合了某些动物特征的形象或角色。比如,如果把“彪”理解为一种强壮有力、勇猛的动物(如豹或狮子),而“半”则是部分的意思,那么“半彪子”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某种壮烈或者勇敢特质的人或事物。
-
特定情境下的表达:“半彪子”可能是某些特定社群内部对于特定人物或角色的一种幽默或是戏谑的称呼。具体含义需要根据该群体的文化背景来推测。
基于上述假设,以下是五个造句:
- 在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人物——他总是带着笑容,但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村民们称他为“半彪子”,既表达了一种敬佩又带有些许戏谑。
- 他虽然身材瘦小,但在篮球场上总能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和速度。大家私下里称呼他为“半彪子”。
- 小店里的老板娘对新来的服务员说:“你也要努力啊!别做‘半彪子’,要真正融入我们的团队。”
- “半彪子”式的性格在我们这代人中并不少见——他们既不想完全被传统束缚,又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 虽然他外表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这种勇敢和执着让他成了大家眼中的“半彪子”。
请注意,以上解释是基于虚构场景进行的,实际使用时需注意语言规范性和文化适宜性。
分词解释
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彪
biāo
1 虎身上的斑纹,引申为有文采:~炳。2 小老虎。3 身躯魁悟:~悍。~壮。~形大汉。4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