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拼音、解释、组词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简介: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AI解释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献,《诗经·卫风·抑》篇。它的意思是:说话的人没有过错,听的人应该引以为戒。
详细解释
- 言之者无罪:指的是发表意见或提出批评、建议的那个人,并不会因为说了什么而被指责。
- 闻之者足以戒:指那些听取意见或接受批评的人应当深思熟虑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表述强调了沟通和反馈的重要性,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或组织中,能够开放地讨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且虚心接受建议是非常重要的。这句话鼓励人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提醒他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听取意见,促进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造句
- 在公司的年度总结会上,领导鼓励大家直言不讳,表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进工作流程。
- 小王在会议上指出项目中的几个小问题后,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与赞赏,证明了“言之者无罪”的正确性。
- 张老师常对学生说:“你们提的意见我都会认真考虑,‘言之者无罪’嘛。”这让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 朋友之间应该坦诚交流意见,“言之者无罪”,这样才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促进友谊的长久发展。
- 在处理社区公共事务时,居民应当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因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中都提倡积极健康的沟通方式。
分词解释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者
zhě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无
wú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
闻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
足
zú
1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3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4 完全:~以。~色。5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6 增益:以昼~夜。
以
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戒
jiè
1 防备:~心。~备。~严。~骄~躁。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4 准备:~途。~装。5 古同“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