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生烟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孔生烟的简介:
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七窍生烟」。见「七窍生烟」条。
2. 此处所列为「七窍生烟」之典源,提供参考。 ※《说唐演义.第三○回》邱福来到营中,拜了父亲,那邱瑞忙问道:「你已被拿,缘何到此?」邱福道:「此乃瓦岗徐茂公之计,要爹爹归降,如今家属俱已赚在瓦岗城中,叫孩儿来奉请。」邱瑞闻言,急得七窍生烟,一些主意全无。
3. 此处所列为「七窍生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七窍生烟」是说人的脸上眼、耳、鼻、口七个孔穴都冒出火来生出烟了,是夸张地形容一个人为了某人或某事十分焦急或气愤的模样。这句成语较早的用法,见载于《说唐演义》。《说唐演义》书中描写隋末唐初英雄的开国事迹。隋朝自炀帝弑君主政后,暴乱荒淫,以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以唐公李渊与瓦岗寨群雄的势力最大。在第三○回的故事中,叙述隋炀帝派邱瑞和宇文成龙领兵破瓦岗寨,瓦岗寨军师徐茂公施计,将宇文成龙拿下,斩下他的首级,送至宇文化及府中,并附上模仿邱瑞笔迹的书信。信中写著:「你儿子恃功,不把我元帅放在眼内,屡次违我军令,今已把他斩首,特此告知。」宇文化及大怒,即入朝拿与隋炀帝看,隋炀帝即派锦衣卫去捉拿邱瑞家属,但早已人去楼空。宇文化及要炀帝立刻派官差前去邱瑞营中,令其自尽,炀帝即派官差飞奔瓦岗行事。邱瑞儿子邱福赶到邱瑞营中,告诉父亲说,家人都在瓦岗城中安顿妥当,请邱瑞归降。邱瑞听后一时急得七窍生烟,主意全无。一会儿接到圣旨说皇上要赐死自己,邱瑞长叹一声,吩咐邱福先去通报,即收拾十五万人马,归降瓦岗。「七窍生烟」这句成语多用来形容焦急或气愤到了极点。
1. 眼耳鼻口都冒出火来。形容十分愤怒。《宦海》第八回:「陆廉访听了,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也作「七窍生烟」。
词语“七孔生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成语或说法,它并不常见于正式文献或者古籍中。不过,从其字面意义可以推测,这个表达可能描述了一种极其愤怒或是强烈的情绪状态。其中,“七孔”可能指的是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七个面部特征,而“生烟”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情绪激昂到仿佛从这些部位冒出了烟雾的程度。
解释
- 字面意义:“七孔生烟”中的“七孔”泛指人的五官(眼睛两个、鼻子两个、嘴巴一个以及耳朵两个),这里的七个孔眼;“生烟”是指像烟火一样冒出。
- 引申义: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为极度愤怒、激动或者其他强烈的情绪而表现出极为夸张的反应,仿佛从各个部位都冒出了火苗或烟雾。
造句
- 小李被领导批评后,气得七孔生烟,冲出办公室去了洗手间。
- 老张听说儿子成绩退步的消息时,顿时七孔生烟,开始大声斥责。
- 在那场辩论赛中,小王情绪激动到七孔生烟,最终赢得了观众的支持和掌声。
- 他因多年辛苦未被认可而七孔生烟地向老板提出了离职。
- 妹妹得知偶像不再出演新剧后,七孔生烟地坐在沙发上哭起来。
请注意,“七孔生烟”这个表达可能更多地用于文学创作或口语中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并不是正式成语。在实际应用时应当注意上下文的搭配是否恰当。
分词解释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kǒng
1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急。~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4 姓。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yān
1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硝~。~囱。~雾。~波。~火。~尘。荒无人~。2 像烟的:~霞。~霭。~岚。~鬟。3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了眼睛。4 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叶。5 烟草制成品:香~。卷~。纸~。~蒂。6 指“鸦片”:大~。~灯。~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