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附隶的简介:

fù lì/dài
1.仆从﹐下属。

  • AI解释

词语《附隶》详解

附隶: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依附于某个官府、贵族或者豪强,为其服役的人。通常包括被作为奴隶或随从雇佣的人。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一种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体现,意味着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必须为某个上级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附隶”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更多的是在研究古代历史、法律制度时提到。如果是在其他语境下看到或听到这个词语,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其含义。

造句

  1. 在汉朝时期,许多家庭贫穷的子弟为了糊口不得不成为贵族的附隶
  2. 这个家族在宋朝是当地最大的地主之一,他们有很多农民和附隶为其耕种田地。
  3. 历史上的附隶制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4. 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许多附隶即便获得了自由,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5. 在研究中国封建时期的社会经济时,了解附隶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分词解释

1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十年乃成”)。~赘悬疣。2 同意,赞同:随声~和。~议。3 捎带:“一男~书至”。4 靠近:~近。~耳低言。5 依从:依~。归~。趋炎~势。

lì,dài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3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仆。4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书。~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