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形式的拼音、解释、组词

社会意识形式的简介:

shè huì/kuài yì shí/zhì xíng shì
自觉的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大部分。非意识形态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和形式逻辑等。

  • AI解释

社会意识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反映社会存在并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各种意识现象和观念体系。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意识形式包括了上层建筑的各种形式,如政治法律制度、道德、宗教、艺术等。

具体解释如下:

  1. 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形式是相对于“社会存在”而言的。所谓“社会存在”,指的是物质生活条件,即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由此决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式则是对这些物质生活条件的一种反映或观念表现。

  2. 社会意识形式的内容和形式

  3. 内容:社会意识形式中包含的思想、道德、艺术等都是受制于具体历史阶段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4. 形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的表现方式。比如古代社会可能更多地通过宗教仪式来表达社会意识,而在现代社会,法律制度和政治参与可能是更普遍的形式。

  5. 社会意识形式的功能

  6. 理解功能: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7. 调节功能:社会意识能够调节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8. 指导实践作用:指导人们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影响人们的行动方向。

以下是五个使用“社会意识形式”的句子:

  1. 在封建社会中,宗法观念和礼教是主要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
  2. 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使得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成为重要的社会意识形式
  3. 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思想。
  4. 教育在塑造个体的社会意识形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和规范。
  5. 宗教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

分词解释

shè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秋~。~日。~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2 团体或机构:报~。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shì

1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2 特定的规格:格~。程~。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