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儒冠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面儒冠的简介:

bái miàn rú guān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AI解释

白面儒冠》这一词组主要用来形容文质彬彬、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白面"通常指的是皮肤比较白皙,给人一种书生清雅的感觉;"儒冠"则是指古代读书人的帽子和服饰,这里泛指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详细解释

  1. “白面”:通常描述的是面容较为白净、干净整洁的人。在传统文化中,这种外貌常常与文人士大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2. “儒冠”:“儒”,指的是儒家学者,也就是从事学问和学术研究的读书人;“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因此,“儒冠”在这里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有学识的人。

整体而言,《白面儒冠》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外表文雅与内在学识兼备的形象特征。

造句

  1. 李教授是一位典型的白面儒冠,他不仅拥有深厚的学问底蕴,而且待人接物温文尔雅。
  2. 在这次文学沙龙中,白面儒冠们围绕着经典作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白面儒冠,不仅要多读书,还要注重个人修养和品格的提升。
  4. 白面儒冠张先生精通历史、哲学,是公司里最受尊敬的知识分子之一。
  5. 在古代文人画中,常可以看到那些头戴儒冠、手持书卷的白面书生形象,他们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知识分子形象。

分词解释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3 同“ 懦 ”,懦弱。

guān,guàn

1 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