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体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今体诗的简介:

jīn tǐ/tī/bèn shī
即“近体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凡绝句、律诗、排律,皆属于今体诗。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唐.张籍〈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也称为「近体诗」。

今体诗》是对中国近体诗的一种称谓,通常指的是唐代及其后较为严格的律诗和绝句。它是在古代的古体诗之外发展起来的一类诗歌形式,其特点在于格律严谨,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详细解释

  1. 平仄规则今体诗要求诗句中的字必须按照特定的声调(即平声和仄声)排列组合。这种规则是为了使诗句读起来更加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2. 对仗要求:通常,律诗的颔联、颈联需要达到对仗的要求,即上联与下联在句法结构和意思上相对应。

  3. 押韵规定今体诗要求每首诗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循一定的押韵规则。除了绝句外,还要求第二、四、六等奇数位置的字也要押相同的韵部。

  4. 诗句长度今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律诗通常由八行组成,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而绝句则为四行。

造句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开头两句。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杜甫的《绝句》,展示了今体诗中对仗工整的特点。
  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体现了律诗讲究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特色。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以上诗句皆体现了今体诗的特点与魅力。

分词解释

jīn

1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