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的拼音、解释、组词

卧虎的简介:

wò hǔ
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 2.喻官职的尊严。 3.比喻残暴凶横之人。 4.比喻山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躺息、伏藏的老虎。《西京杂记》卷五:「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

2. 比喻人峻烈、勇猛。《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董宣传》:「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彊,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魏书.卷六六.李崇传》:「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卧虎』。」

《卧虎》这个词通常用于比喻,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非凡人才或事物。其中,“卧”在这里有隐藏、潜伏的意思,“虎”则是指英勇、威猛的形象,两者结合在一起,意味着外表看似普通但实则具备非凡能力的人才或事。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字面上看,《卧虎》可能指的是被掩藏起来的老虎。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来比喻隐匿在人群中的优秀人才。
  • 引申义:这个词强调的是潜质未被发现的状态或状态下的优秀人物、事物。常用于评价那些外表普通但内心拥有卓越才能的人。

造句

  1. 虽然他在公司里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但他其实是一名卧虎,一旦给他机会,在项目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
  2. 这位老师非常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她总能在学生中找到不少卧虎,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3. 他平时看起来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实际上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卧虎,经常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4.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和培养那些默默无闻但有潜力成为佼佼者的卧虎。
  5. 这次比赛,他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卧虎,不仅技术高超而且非常有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卧虎》一词强调的是隐匿于平凡之中的非凡才能或价值。

分词解释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