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体的简介:
liù/lù tǐ/tī/bèn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 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 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翼奉传》:「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 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 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瓌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 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唐.孔颖达.正义:「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六体》是汉字的一种构造方式,它包括了古文字学中的六种书体或写法。《说文解字·序》中提到:“立《部首》为次,以一为端,六书备矣。”这里的“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而“六体”则是对这六种构造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秦朝李斯作《仓颉篇》之后,汉字的书写形式开始被分类为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五种基本笔画结构类型,但若要追溯到早期,《六体》的概念确实可以指代这六种构造方式。
- 象形:直接描绘事物的形象。如“日”字即通过圆形象征太阳。
- 指事:用符号、标示的方式来表示意义。例如,“上”和“下”,通过在横线上加点来区分上下。
- 会意:将两个或多个文字组合,表达一种新的意思。比如,“休”由“人”和“木”组成,形象地表现了人在树荫下休息的情景。
- 形声:结合一个表示意义的字(形旁)与一个表示读音的字(声旁)。如“林”,左边的“木”代表树木的形象,右边的“林”则是读音上的辅助符号。
- 转注:原本是古文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后来也用于说明汉字六书之一。它指的是两字形、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互相注释。
- 假借:利用已有的同音词来借用表示其他意思的字。
造句
- 在古代文字研究中,《六体》是探讨汉字构造和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
- 虽然现代人们不太常用《六体》,但它们对于理解古汉语和早期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 研究者往往通过分析《六体》来探索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在书法比赛中,参赛者被要求展示至少三种不同的《六体》写法以展示技艺。
- 从儿童开始学习汉字时,《六体》是他们理解文字构造和演变过程的重要知识点。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