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人门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傍人门户的简介:
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寄人篱下」。见「寄人篱下」条。
2. 此处所列为「寄人篱下」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拒。永明中,遇疾,为(问)〔门〕律自序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也。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1>使常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2>,寄人篱下。」 〔注解〕 (1) 政当:即正当。 (2) 因循: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南史.卷三二.张劭列传》
3. 此处所列为「寄人篱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寄人篱下」原是指寄居在别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中被用来比喻作品因袭他人。内容记载南北朝时,南朝的齐国有个奇人叫张融,他身材五短、外貌丑陋,但却精神饱满,特立独行,不拘小节。齐高帝非常喜欢他,常常接见他,说他这个人真是空前绝后。见他衣著破烂,还将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后送给他,表示两人的情谊。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独创一格,引起文坛相当大的震憾,并在〈门律自序〉这篇文章中阐述自己为文的观点,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文章并没有所谓的常体,文人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寄人篱下」,一味依托前人,守旧习而不改新,不能自创一格。但这句成语后多用其字面义,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1. 比喻依靠别人,不能自立。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二:「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红楼梦》第一○九回:「邢姑娘是妈妈知道的,如今在这里也很苦,娶了去虽说我家穷,究竟比他傍人门户好多著呢?」也作「傍门依户」。
词语“傍人门户”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依赖他人,没有自己独立根基的人或情况。这里的“傍”意为依靠、依附;“门户”,在这里并不是指实际的门和窗户,而是比喻权势地位或是某种资源背景。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缺乏自身实力,只能依赖于其他人的势力或是资本的情况。
详细解释: 1. 语源:“傍人门户”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家族、宗族关系以及个人之间依靠关系的重视。 2. 用法:此词多用来形容缺乏独立性或自主性的行为或状态,强调的是依赖他人而不是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心态或做法。它常常带有贬义色彩,用于批评那些没有自己根基地位的人或现象。 3. 语境:常被用于讨论个人发展、企业经营或是政治策略时,强调自立的重要性。
造句: 1.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只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而应该努力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避免成为“傍人门户”的人。 2. 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持续成长,关键在于它的创始人始终坚持创新,并没有完全依赖任何外部资源或合作方,成功实现了自主发展。 3. 要想在职场上取得长久的进步和发展,重要的是要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庇护。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努力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而不能仅仅依赖他人的资源。 5. 在创业初期,许多初创企业容易陷入“傍人门户”的陷阱,即过度依赖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分词解释
bàng
1 靠:依山~水。2 临近:~晚。~黑。~亮。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hù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