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海权的拼音、解释、组词

制海权的简介:

zhì hǎi quán
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取得的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掌握制海权,可限制敌方海上行动,以保护和保障己方海上行动自由。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海军兵力在一定时间、一定海域内所掌握的控制权。

制海权》(亦称“制海权”或“海上霸权”)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在海洋上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和控制能力,能够对敌方实施有效的封锁、袭击或者保障自身安全及进行海外扩张的能力。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提出,并在其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详细解释

  • 定义制海权是指一个国家或联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包括但不限于航行自由、进行海上贸易和运输、防御本土并攻击敌方的能力。
  • 重要性: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涉及全球范围的战略布局时,拥有制海权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不仅能够影响到经济活动的顺畅运行,还能对国家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造句

  1.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20世纪初就确立了在全球海洋上的制海权
  2. 在与中国的海上争端中,菲律宾希望国际社会支持其争取在南海地区的制海权
  3. 国家的战略部署不仅要考虑陆地防御,更要重视海洋安全和争夺制海权的策略。
  4. 为了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加强海军建设和发展是当前我国争夺制海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5.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掌握制海权对于确保一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这些句子展示了“制海权”概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quán

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2 有利的形势:主动~。3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4 暂且,姑且:~且。5 秤锤:~衡。6 衡量,估计:~其轻重。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