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吏部郎的简介:
lì bù láng/làng
1.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
1.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
- AI解释
《吏部郎》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中央政府中负责管理官员任免、考核和选拔等事务的部门——吏部中的高级职务。具体而言:
- “吏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全国文官(即非武职人员)的选任、调转及考评等工作。
- “郎”:是中国古代对官员的一种称谓,在不同朝代、不同部门中,“郎”的级别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在吏部中,“郎”通常指的是助理性质或初步负责某项工作的官员。
详细解释
在不同的朝代,吏部郎的具体职能有所差异,但其基本职责是协助吏部长官处理日常政务,包括但不限于: - 选拔人才:参与选拔、考核和任命文职人员。 - 管理档案:管理与人事相关的文书及记录。 - 草拟文件:起草或审核关于人事工作的相关官方文档。
造句
- 唐朝时期,李华被任命为吏部郎,在他的努力下,许多贤能之士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 这位吏部郎审阅了大量的推荐材料,最终确定了最佳的人选来填补空缺的官职。
- 宋代的科举制度成熟后,吏部郎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重要,他们的意见对官员选拔有着重大影响。
- 明朝时,吏部郎需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地方官员的表现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 清朝时期,为了确保吏治清明,许多改革都集中在加强吏部及下属各部门(如吏部郎等)的权力和职能上。
以上是对《吏部郎》这一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扩展。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