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地状的拼音、解释、组词

告地状的简介:

gào dì/de zhuàng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写在纸上铺在街头或用粉笔写在地上,向路人乞求钱财或其他帮助。

  • AI解释

告地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通常是指一种特殊的法律文书,它用于农民向地方官府陈情或报告土地方面的纠纷情况。这种文件主要用于解决民间的土地争议、征收赋税等问题。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是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百姓生活的一种重要资料。

详细解释:

  • 内容:主要涉及土地所有权的申明、邻里之间的边界争端、对不合理税收或徭役的不满等。
  • 作用:作为申诉文书,直接向地方官府传达诉求,希望获得公正裁决或者关注。
  • 形式:传统上,多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会附带实物证据(如土地测量记录)。

五个造句:

  1. 明清时期的《告地状》是了解当时社会纠纷情况的重要历史资料。
  2. 村民张老汉为了证明自己的土地所有权,特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告地状》。
  3. 在一次地方官府的调解中,《告地状》被用来作为解决两家间长期未决的土地争议的关键文件。
  4. 考古学家在一处废墟中发现了数份保存完好的《告地状》,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5. 通过分析各地出土的《告地状》,历史学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法律意识。

请注意,《告地状》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文件,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常见,上述内容是基于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进行的虚构示例。在实际使用中,“告地状”一词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解释或翻译。

分词解释

gào

1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3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

zhuàng

1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2 情况,情形:~况。病~。现~。3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5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