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不旁听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不旁听的简介:
ěr bù páng tīng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 AI解释
词语“耳不旁听”出自古代汉语,其含义较为特殊且古雅,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集中精神地倾听或学习,不会被其他无关的声音干扰。“耳不旁听”的字面意思为耳朵不偏离正听的方向,保持专注。
详细解释
- 字词分解:“耳”指的是听觉器官;“不”表示否定状态;“旁听”原意是指在旁边聆听而不参与或不插话,这里强调的是专心听,没有分心的意思。
- 引申含义:形容一个人全神贯注、不被外界打扰地专注在一个目标上,无论是听讲还是学习。
造句
- 在重要的学术会议中,他始终保持“耳不旁听”的状态,聚精会神地聆听专家们的发言。
- 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要专心致志,“耳不旁听”,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
- 即使身处嘈杂的环境中,她也能做到“耳不旁听”,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工作。
-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每天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创作,“耳不旁听”地思考和书写。
- 在处理重要案件时,这位侦探总是保持“耳不旁听”的专注状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等更为常用且通俗的说法。
分词解释
耳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旁
páng,bàng
1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2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3 广,广泛:~征博引。4 邪、偏:~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听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