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拼音、解释、组词

斯大林的简介:

sī dà lín
斯大林(1879—1953),原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1879年12月21日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州哥里城。15岁参加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因坚强不屈地反对沙皇专政,而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1912年当选俄共(布)中央委员。1917年当选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底,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十月革命”。1921年3月,在俄共第10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3日,苏共中央根据列宁的建议,选举斯大林为苏共

  • AI解释

斯大林》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苏联时期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他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成为苏联的核心领导者,直至1953年去世。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巨大的工业化和领土扩张,但同时伴随着大规模的镇压、清洗以及对农业集体化的强制实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死亡或流离失所。

详细解释

  • 政治地位斯大林是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年之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在苏联内政和外交政策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 经济影响:他推行了快速工业化的路线,加速了苏联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但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饥荒和社会不稳定。
  • 国内政策斯大林的统治时期被广泛认为是“大清洗”(Great Purge),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被认为是反对派或敌人而遭到逮捕、迫害甚至处决。此外,他在农业政策上的激进措施也引发了1932年至1933年的大饥荒。
  • 对外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领导苏联对抗纳粹德国的侵略,并与盟国一起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

造句

  1. 斯大林的统治对前苏联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在那个时代,许多学者和作家为了躲避斯大林的迫害而选择流亡国外。
  3. 历史学家们仍在争论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成就与牺牲之间的平衡是否合理。
  4. 普通人民往往在斯大林统治下既享受了成果也付出了代价。
  5. 斯大林的名字成为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一个核心符号。

分词解释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