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大江东去)的拼音、解释、组词

念奴娇(大江东去)的简介:

niàn nú jiāo (dà jiāng dōng qù )
词篇名。北宋苏轼作。题为“赤壁怀古”。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今属湖北)时,到赤壁吊古,缅怀三国英雄业绩,并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未成的感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等名句,尤为后人传诵。是作者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 AI解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豪放词,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篇。这首词以“大江东去”作为开头,描绘了长江雄伟壮阔的画面,并借此抒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感慨和自己壮志未酬的心绪。

详细解释

  • 大江东去:大江即长江,这里用作泛指河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是说风华绝代的人物已经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千古风流人物”指的是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整句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追忆和崇敬之情。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句点明了这首词所描绘的具体地点——赤壁之战发生的战场位置。其中“人道是”表明这是人们口中的说法,不一定准确。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意思是陡峭的石头山岩高耸入云;“惊涛拍岸”则描绘了巨浪拍打岸边的情景,“卷起千堆雪”形象地描述了波浪翻滚、白沫飞溅的状态。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诗赞美了自然的壮丽景色,并感慨当时英雄辈出的时代。
  • 词中还表达了对周瑜这样年轻有为、功业卓越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自身怀才不遇、不能实现抱负的感慨。

五个造句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传世之作,其豪放风格引人入胜。
  2. 坐在江边,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壮阔的景象。
  3. 这篇文章借用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的意境,表达了时光易逝的主题。
  4. 在学校的朗诵比赛中,她深情地演绎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赢得了满堂喝彩。
  5. 我们不仅要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词技巧,更要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分词解释

niàn

1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3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4 “廿”的大写。5 姓。

1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隶。~婢(男女奴仆)。~颜婢膝。~性。2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役。~使。3 使人甘受奴役地:~化。

jiāo

1 美好可爱:~儿。~女。~艾(年轻貌美的女子)。~娆。~艳。~嗔。~逸(潇洒俊美)。2 爱怜过甚,过分珍惜:~养。~惯。3 柔弱:~弱。~小。~嫩。~气。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jiāng

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