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私立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废私立公的简介:

fèi sī lì gōng
指去私为公。

  • AI解释

废私立公》这句话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成语,原意是指废除私有制而实行公有的制度或政策。它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一种理想化的土地或财产分配原则,认为将所有资源和社会财富公有化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利益。

不过,“废私立公”这一表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更像是一种抽象的理想状态或是对于古代某些理论思想的概括表达方式。实际使用时可能会根据具体语境有所调整或变化。为了方便理解,在此处我们将其解释为一种理想化的财产和资源分配原则,即消除私有制,以实现社会共有的目标。

以下是五个基于“废私立公”这一概念的造句:

  1. 在那个乌托邦般的世界里,人们实现了真正的《废私立公》,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社会财富。
  2. 王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了一节关于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知识课,提到过《废私立公》的概念。
  3. 小明的理想是能够在一个完全实施了《废私立公》的社会里生活,没有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4.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探讨的共产主义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废私立公》,这成为他理论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5. 废私立公》的概念虽然在现实中难以完全实现,但它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和讨论时,这一概念可能会与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对比或结合。

分词解释

fèi

1 停止,不再使用:~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除。~黜(罢免,革除)。~帝(被废黜的皇帝)。~弃。~止。~置。因噎~食。2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话。~品。~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3 没有用的东西:修旧利~。利用“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4 荒芜,衰败:田园荒~。几经兴~。5 重伤或杀死某人:~了他。

1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情。~营。~欲。2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自。~刑。~货。走~。~生子。3 暗地里:~议。~奔。隐~。窃窃~语。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