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战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犹太战争的简介:
yóu tài zhàn zhēng
古代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的战争。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反罗马统治的起义,消灭驻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135年被镇压,几十万犹太人遇难,幸存者多被迫流亡他乡,犹太人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古代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的战争。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反罗马统治的起义,消灭驻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135年被镇压,几十万犹太人遇难,幸存者多被迫流亡他乡,犹太人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 AI解释
《犹太战争》,也被称为“巴尔·科赫巴起义”或“第二次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是公元132年至136年间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犹太人反对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武装斗争。这场战争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领袖——巴尔·科赫巴(Bar Kokhba)的名字命名,他是当时被犹太教徒视为“弥赛亚”的人物。
详细解释
- 背景: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征服了犹太王国,将其并入叙利亚行省。之后,尽管有过短暂的独立时期(如公元10-70年的巴尔科赫巴),但总体上犹太人一直处于罗马统治之下。
- 原因:对罗马统治者的宗教压迫和文化同化政策感到不满,加上长期的民族主义情绪积累,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此外,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内政治、经济状况不佳也是引发起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 过程与结果:
- 初期取得了胜利,并成立了一个临时犹太政权——巴尔·科赫巴王国。
- 罗马帝国为了镇压这场起义,派遣了大量军队进行反扑。
- 最终在公元135年被罗马军队击溃。巴尔·科赫巴本人下落不明,但他的抵抗精神成为了犹太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造句
- 这部电影以《犹太战争》为主题,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犹太人反抗异族统治的悲壮历史。
- 在犹太人纪念历史上重要事件时,《犹太战争》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章。
- 即使在今天,巴尔·科赫巴依然被许多犹太人为英雄所崇拜,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关于《犹太战争》的各种文献和论述中。
- 为了纪念犹太人的英勇精神,《犹太战争》成为了不朽的历史题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 在研究古代中东史时,《犹太战争》是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事件。
分词解释
犹
yóu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3 〔~豫〕迟疑不决。4 〔~疑〕迟疑。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争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