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德之歌的拼音、解释、组词

熙德之歌的简介:

xī dé zhī gē
西班牙最早的史诗。约写于1140年。描写西班牙民族英雄熙德,失宠于国王而遭放逐。后在抗击摩尔人入侵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得到国王谅解,从此声名远扬。

  • AI解释

《熙德之歌》,又译作《熙德颂》或《熙德》(原名:Chansons de geste,德斯佩尔版),是中世纪欧洲的一部史诗作品。该史诗以加利西亚的骑士何塞普·德·维戈拉(又称雷乌斯的鲁迪格尔)为原型,讲述了他在伊斯兰统治下的西班牙反抗摩尔人的故事,其真实历史背景和人物与现实有所差异。这部史诗通过一系列战斗场景和英雄事迹展现了骑士精神、忠诚和荣誉。

详细解释

  • 主题:《熙德之歌》是一部以10世纪初的加利西亚贵族熙德·贝特罗为主人公的长篇史诗,描述了他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西班牙人民共同抵抗摩尔人的斗争。
  • 结构:史诗采用中世纪流行的叙事诗形式,由多首短诗组合而成,每首诗讲述不同的事件或场景。这些小段落之间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串联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 文学价值:《熙德之歌》不仅是一部军事史著作,也是研究12世纪欧洲社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元素,展现了中世纪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造句

  1. 阅读《熙德之歌》,仿佛穿越回那个英勇抗争的时代。
  2. 在课堂上,老师引用了《熙德之歌》中的诗句来强调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
  3. 每当提及民族英雄时,《熙德之歌》中那些充满激情的篇章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4.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世纪文化,我们阅读了包括《熙德之歌》在内的多部史诗作品。
  5. 在历史博物馆内播放的一段视频,生动再现了《熙德之歌》中的战斗场景。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熙德之歌》在文学、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影响力。

分词解释

1 光明。2 兴起,兴盛。3 和乐:~怡。~笑。4 古同“禧”,福,吉祥。5 〔~~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6 古同“嬉”,嬉戏。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