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的拼音、解释、组词
人言可畏的简介:
rén yán kě wèi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众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本《诗经.郑风.将仲子》。
2. 《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1>可怀2>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解〕 (1) 仲: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为序,仲是今语老二的意思。 (2) 怀:思。
3. 《诗经.郑风.将仲子》是一首女子拒人求爱的诗,虽然女子对求爱的仲子也有意,但却害怕家人与街坊的闲言闲语,因此要求他「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只因为我虽然也很思念你,但别人多嘴多舌,闲话也是很可怕的。后来「人言可畏」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指众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1. 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令人畏惧。后多指流言、不实的传闻令人生畏。语本《诗经.郑风.将仲子》。【例】人言可畏,我劝你行事还是谨慎些才好。
1. 社会舆论力量很大,令人敬畏。语本《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今多指流言蜚语令人生畏。清.洪升《长生殿》第七出:「遂蒙天眷,勉尔承恩。圣意虽浓,人言可畏。」《活地狱》第三○回:「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
《人言可畏》这一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经典,其中“人言”指的是别人的话、流言蜚语,“可畏”则表达了这种话语带来的恐惧感或危害性。这句话强调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被不实的舆论所影响,可能会对个人造成伤害,甚至导致误解和冤屈。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别人的言语是可怕的。
- 深层含义:指流言、谣言等非正式信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使是没有根据的闲言碎语也有可能使人陷入困境或遭受不公正对待。
造句
- 小李因为一次误会受到了同事背后议论,虽然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但人言可畏的精神影响了他一段时间的工作状态。
- 老王最近被一些谣言所困扰,担心别人对他做了无端的指责,所以他特别注意言行举止以避免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
-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广泛,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网络上的言论,防止人言可畏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 小张因为参加了一次政治活动被社区居民议论纷纷,虽然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这种舆论压力让他感到非常焦虑不安。
- 公司里小王被同事误解了错误地认为他对项目有所隐瞒,幸好领导及时澄清了事实才避免了更大的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造句展示了“人言可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及所表达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
可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畏
wèi
1 怕:~惧。~难(nán )。~罪。大无~。望而生~。2 敬服:敬~。~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