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的拼音、解释、组词

木版水印的简介:

mù bǎn shuǐ yìn
1.我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称。主要用以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唐宋流行单色刷印,至明末发展为彩色套印,有如饾饤,故明人称为饾版。分钩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现代版画家也运用这种技法创作版画。也称木刻水印。

  • AI解释

木版水印》,是一种传统的印刷工艺,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主要应用于艺术品和古籍书籍的复制上,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手稿、书法作品等。这一技术利用雕刻木板和使用特制纸张进行手工印刷的独特性,使得复制品在视觉效果和质地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原作。

详细解释

  1. 制作过程:首先,根据需要复制的原稿或画作设计并雕刻成木版;接着,在雕刻好的木版上涂敷颜料(有时会用到特制的水性油墨),然后将特制的纸张覆盖在上面,并通过手压或其他工具进行印刷。
  2. 材料和工具:所需的特殊材料包括木板、颜料、特制纸张以及雕刀等。这些工具和技术要求高精度和细致的手工操作,是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造句

  1. 艺术家使用了精湛的《木版水印》技艺来复制名画《蒙娜丽莎》,使得每一个细节都与原作无异。
  2. 图书馆中收藏了一套用《木版水印》技术手工制作的古籍,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3. 这幅国画采用了传统的《木版水印》工艺印刷而成,其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都令人赞叹不已。
  4. 为了保护珍贵的手稿,专家们决定采用《木版水印》技术进行复制,并将其保存在博物馆中。
  5. 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木版水印》不仅被用来复刻经典作品,还作为创新手段融入当代设计之中。

分词解释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

bǎn

1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书。活字~。底~。修~。2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再~。~本。出~。~权。3 报纸的一面:头~头条重大新闻。4 打土墙用的夹板:~筑(筑土墙)。5 户籍:~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辽阔”)。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