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达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卡纳达人的简介:
qiǎ/kǎ nà dá rén
自称“卡纳季加人”,也称“坎纳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新加坡。约3200万人(1985年)。讲卡纳达语。多信印度教,少数信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
自称“卡纳季加人”,也称“坎纳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新加坡。约3200万人(1985年)。讲卡纳达语。多信印度教,少数信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
- AI解释
《卡纳达人》这个词通常是指“Kannada”一词,但它并不直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常用词汇使用。实际上,“Kannada”指的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Karnataka)的主要语言之一——卡纳达语及其使用者。
卡纳达语是一种属于德拉威语系的语言,也是印度最广泛使用的德拉威语之一,在卡纳塔克邦的官方地位非常高。同时,它在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等地区也有使用者,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卡纳达人作为母语使用或者学习。
5个造句(基于“Kannada”和“卡纳达人”的概念):
- 语言交流:小王是一名卡纳达人,他会说流利的卡纳达语。
- 文化传承:卡纳达人在庆祝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时,也会用卡纳达语进行互动。
- 教育问题:在印度的学校里,有很多学生使用卡纳达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之一。
- 文学作品:著名作家莫汉·德维(Mohan Deve Gowda)就是一位卡纳达人,他写了大量的卡纳达语小说和诗歌。
- 商业交流:在卡纳塔克邦的许多企业中,员工之间常常用卡纳达语进行日常沟通。
请注意,“卡纳达人”在中文里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上述造句是基于其文化、语言背景进行的模拟。如果需要更准确的描述或有其他具体情境的需求,请进一步告知。
分词解释
卡
qiǎ,kǎ
1 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子。2 夹东西的器具:发(fà)~。领带~。3 夹在中间,堵塞:~壳。鱼刺~在嗓子里。
纳
nà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达
dá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