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解释、组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简介: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 AI解释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登幽州台歌》,原文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的意思是: - “前不见古人”: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情感。这里的“古人”,一般指历史上那些有功业和思想的人物或时代的先贤,如夏商周三代的圣君仁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等。 - “后不见来者”: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渺小之感,面对时间的长河,诗人感叹自己不能目睹未来可能发生的伟大之事。

整首诗反映了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以及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切思考。

造句示例:

  1. 他站在高楼上,感慨万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 在历史的长河中行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话总是让人感到孤寂。
  3. 虽然身处平凡岗位,但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仍旧觉得人生值得一搏。
  4. 作为一位作家,在创作时常常会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5.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积极拥抱变化。

分词解释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3 姓。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lái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5 做某个动作:胡~。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

zhě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