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的拼音、解释、组词

洗耳的简介:

xǐ/xiǎn ěr
①表示不愿听到。《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②形容恭敬、细心地听:如今细说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 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洗耳》,这个词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个成语,它源自一个典故。"洗耳"在这里并不是指真的用耳朵来洗澡,而是比喻人们彻底改变自己的听觉行为,拒绝听取某些言辞或者言论。

成语解释

洗耳:原意是指古代的贤者许由为了拒绝官职和权力,让别人用水洗他的耳朵以保持其纯洁。后来,“洗耳”就成为了倾听对方意见或接受劝谏的一种隐喻表达方式,表示对某人的言语极为重视,或是对某种观点表示尊重与接纳。

典故来源:《庄子·外物》中有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不欲废人言,官不用而乐取于人,不亦难乎!’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惜吾行之与若名同时耳。’又曰:‘往矣,吾将隐汝!’乃往见许由,曰:‘夫子何不饮于颍水?其洁,可濯我缨;其清,可以濯我足。’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惜吾行之与若名同时耳。’于是箕踞以待。有顷,尧乃退。从此之后,许由常以洗耳来拒绝不必要的纷扰。

造句

  1. 政治家在听取人民意见时,显得非常专注和尊重,可以说他“洗耳恭听”,努力了解民意的真实声音。
  2. 面对批评,他表现得既不气愤也不反驳,只是默默接受并思考,真可谓是真正做到了“洗耳”。
  3.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层含义,她决定“洗耳恭听”学者们的解读和分析。
  4. 在公司讨论会上,李总以开放的心态“洗耳”,耐心听取每一位员工的意见,从而改进了公司的管理方法。
  5. 面对媒体的各种质疑和提问,他保持冷静,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体现了真正的“洗耳恭听”的态度。

以上就是对成语《洗耳》的详细解释及五个相关的造句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xǐ,xiǎn

1 用水去掉污垢:~脸。~涮。~涤。~澡。~心革面(喻彻底悔改)。2 清除干净:清~。3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劫。4 昭雪冤枉:~雪。~冤。5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印。6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牌。7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礼。8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9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