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不齐的拼音、解释、组词
参差不齐的简介: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杂乱不整齐。#语出汉.扬雄《法言.序》。△「良莠不齐」
2. #汉.扬雄《法言.序》仲尼1>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诸圣2>,譔〈重黎〉、〈渊骞〉。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 一诸圣:完全以圣人之道来衡量。,同「概」。〔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
3. 「参差」是不整齐的样子。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参差荇菜」一语,形容荇菜长短不一的样子。用于人事方面,则可形容品质或才能高低不同。在所引典源汉.扬雄《法言.序》中,更在「参差」后衍以「不齐」二字,加强其义。扬雄是西汉后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谈,以文章名世。《法言》一书乃扬雄仿《论语》所作,他在序中提到,自孔子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高低优劣相差甚大,应该以圣人之道加以衡量统一。后来「参差不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杂乱不整齐。
1. 杂乱不整齐。【例】庭园里的花木参差不齐,已经很久没有修剪了。
1. 杂乱不整齐。《文明小史》第三回:「不免就有点七零八落,参差不齐。」
《参差不齐》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在形状、大小、高低、长短等各方面不整齐或不够标准,显得杂乱无序。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品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各有不同。
详细解释:
- “参差”:意思是高矮不一,长短不等,形容事物在尺寸上的差异。
- “不齐”:意味着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规则,各自独立存在。
- 这个成语常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差距较大或品质、标准不统一。
造句:
- 班里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同学成绩优异,而有的则需要更多的帮助。
- 草坪上的草长得参差不齐,显得很杂乱无章,需要用剪刀修剪一下了。
- 这次的展览作品参差不齐,既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也有一些普通甚至不尽如人意的作品。
- 各个小组的工作进度不同,整体看起来有些参差不齐。
- 队伍中的队员身高、体重和体能参差不齐,训练时需要注意分组进行。
以上句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参差不齐》的用法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cān,shēn,cēn,sān
1 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2 相间,夹杂:~杂。~半。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4 探究,领悟:~悟。~透。~破。~禅。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6 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chà,chā,chāi,cī
1 错误:话说~了。2 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 缺欠:还~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qí,jì,zī,zhāi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4 全;完全:~全。人到~了。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