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檄的拼音、解释、组词

符檄的简介:

fú xí
1.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 AI解释

符檄》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而是由两个独立的古代术语组成:“符”和“檄”。它们在古代中国有着特定的政治与军事含义。

  1. :古代用于传递命令或作为调兵遣将、公文往来凭证的一种特殊信物。通常为金属或玉制,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则有效,以此验证身份或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如《史记》中有“符节”之称。

  2. :古代官方发布的文书,主要用于声讨敌人、晓谕臣民,或者向敌方宣布作战意图等。通常由朝廷或军队高级将领发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亮亮以符节征天下之兵”。

结合这两个词,“符檄”可以理解为古代官方用于传达命令、晓谕政令或者声讨敌人的各种正式文书。

造句

  1. 在古代战争中,双方将领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常常使用符檄进行重要的通信和指挥。
  2. 古代朝廷在征兵或发布重要命令时,会用符檄来正式通知地方官员。
  3. 历史上的著名檄文《讨逆书》就是一种典型的符檄形式的文书。
  4. 汉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边疆守军通过符檄系统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动兵力。
  5. 封建社会中,朝廷在平定叛乱时会发布檄文,以此来凝聚人心并动员军事力量。

分词解释

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3 相合:~合。言行相~。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