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弃罪的简介:
yí/wèi qì zuì
在我国,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在我国,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 AI解释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遗弃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虐待罪”的一种具体行为。但通常情况下,当讨论“遗弃”时,人们往往指的是因故意或过失将应当扶养的家庭成员置于无法维持生存的状态的行为。这种情形可能涉及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即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句:
- 李大爷长期独自居住在破旧的老屋里,他的子女们却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几乎不关心他。最近李大爷因病重需要住院治疗,但无人照顾,这可能构成遗弃罪。
- 张某的妻子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专业护理,但由于张某沉迷赌博,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并将其独自留在家中,最终导致妻子病情恶化,这种情况也可能涉及遗弃行为。
- 赵女士因工作繁忙,将刚满一岁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父母照顾。然而她经常忽略孩子的营养需求,并且从未定期带孩子去看医生。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认为是对自己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的一种遗弃。
- 王某的父亲已经失去自理能力多年,但王某不仅不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反而多次辱骂并拒绝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费用。这种情况可能被认定为遗弃罪。
- 孙先生在妻子去世后一直独自居住,并且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其独居状态。他的几个子女成年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常回家探望或提供经济支持,孙先生因此身体虚弱、饮食起居无着,这有可能构成遗弃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法律应用中,“遗弃”的认定需要依据具体案情进行综合考量,并且必须符合刑法中的相关条款。上述案例仅为示例,具体情况需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分词解释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弃
qì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