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敕的拼音、解释、组词
宣敕的简介:
xuān chì
1.见"宣勑"。
1.见"宣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通知传达命令。《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
2. 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公文。《资治通鉴.卷二八二.后晋纪三.高祖天福六年》:「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金史.卷一三四.外国传上.西夏传》:「诏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宣敕》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指皇帝或上级向下属宣布命令、指示或者诏书的行为。在古代文献中,“宣”意为宣告、宣布,“敕”则多指帝王所下的命令或指示,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详细解释:
- 宣:正式地、公开地发布。
- 敕:专指皇帝或上级的命令或诏书。在古代汉语中,不仅限于君主使用,但常见于官方文件和文献记载中,是较为正式且权威的用语。
造句:
- “宣敕”一词,反映了古时候皇权至上的社会结构,体现了帝王发布的命令之严肃性。
- 宣读完《宣敕》,文官们面带敬畏地向皇帝行礼,表示他们理解并会严格执行。
- 为了平定叛乱,皇帝亲自主持召开了重要的朝会,并当众宣敕了新的军事行动计划。
- 历史学者在研究某位帝王的治国之道时,往往需要仔细解读其留存下来的《宣敕》,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决策过程。
- 在古代宫廷剧中,《宣敕》常作为重要剧情点出现,展现权谋斗争与君臣关系。
这些例子不仅展示了“宣敕”的应用场景,也突显了这个词在描述古代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宣
xuān
1 公开说出,散布:~讲。~传。~战。~称。~言。~叙调。心照不~。2 疏导:~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付。~召(皇帝召见)。~诏(传旨)。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