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量的拼音、解释、组词

运动量的简介:

yùn dòng liáng/liàng
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由完成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所决定。

  • AI解释

词语《运动量》的详细解释

定义: 运动量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身体活动的程度和强度,通常以时间、频率、距离或能量消耗为衡量标准。它不仅包括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也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体力劳动和其他形式的身体动作。

构成要素: 1. 时间与频率:指的是每天运动的时间长度以及一周内进行几次。 2. 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运动量可以是轻度(如散步)、中度(如快走、慢跑)或高强度(如举重、长跑)。 3. 持续时间和总距离/时间消耗:例如,每天行走多少公里,每次锻炼持续多长时间等。 4. 能量消耗:通过监测心率变化或者使用设备来计算。

重要性与影响: - 对健康有益: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慢性病风险、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 心理效益:经常进行适度运动可以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 体重管理:增加身体活动量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或减肥。

造句

  1.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医生建议每天至少达到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量。"
  2. "张女士习惯于每晚散步来增加她的日间运动量。"
  3. "他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了运动计划,以确保每周都能完成足够的运动量。"
  4. "在假期里,李华通过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方式增加了日常的生活运动量。"
  5. "公司的健康促进活动鼓励员工每天至少完成一定的运动量来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例子展示了“运动量”这一概念的多种应用场景及其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

分词解释

yùn

1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2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3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5 南北距离:广~百里。6 姓。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liáng,liàng

1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布。用斗~米。车载斗~。~体温。2 估量:思~。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