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致远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重致远的简介: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负重物,行远路。语本《六韬.卷六.犬韬.练士》。后用「负重致远」比喻能够长期担负重责大任。△「任重道远」
2. 《六韬.卷六.犬韬.练士》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彊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1>,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2>,名曰『待命之士』,此军之服习3>,不可不察也。 〔注解〕 (1) 兼人:一人任二人的事,胜过他人。 (2) 卒: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百人一组为卒。 (3) 服习:清楚、熟悉。
3. 「负重」是指背负重物或担负重任。「致远」则是指到达远方。此语见用于《六韬》。六韬,指文、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姜太公望所撰,为古兵书。在《六韬.卷六.犬韬.练士》中,周武王问太公如何选择士兵,太公回答,挑选士兵,应该按照不同人才的类型来加以选择,分成各种不同的队伍。其中「能负重致远者」,也就是能够背负重物到达远处的士兵,应该集中为一队。这是军队中所必须熟悉的道理,不可以不明察。后来「负重致远」用来比喻能够担负重责大任。
1. 语本《易经.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比喻能够担负重责大任。《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也作「负重涉远」。
词语解释
《负重致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背着沉重的负担以达到远方的目的。这里的“负”意为承担,“重”指重量或负担之重,“致”表示达到,“远”则指的是遥远的目标或者距离。“致远”即到达远处、取得成功之意。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实现目标。它不仅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还包含了对困难的承受力以及为了长远目标而奋斗的决心。
造句
- 他是一位负重致远的企业家,虽然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
- 虽然生活给予了她沉重的压力,但她始终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是一个真正的“负重致远”的人。
-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负重致远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面对挑战不退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 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负重致远的意义,在每次艰巨的任务面前,都能保持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一直在坚持学习和工作,这种负重致远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这些句子展示了“负重致远”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及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fù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zhòng,chó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2 程度深:~色。~病。~望。~创。3 价格高:~价收买。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7 言行不轻率:慎~。自~。zhì
1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2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3 样子,情趣:大~。别~。景~。兴(xìng )~。4 细密,精细:~密。精~。yuǎn,yuàn
1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2 时间长:~古。~祖。长~。永~。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4 深奥:言近旨~。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