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帖的拼音、解释、组词

户帖的简介:

hù tiè/tiě/tiē
1.亦作"户贴"。 2.登记每户田产或人口的册子。

  • AI解释

户帖》,在中国古代,特指一种官方文件或记录,主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与户籍、赋税等相关信息。它作为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某些时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对“户帖”这一词语的具体解释及其五个例句。

解释

  • 用途:主要用作官府对地方居民进行登记管理的凭证,也用于征税和调兵遣将。
  • 内容:通常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成员信息等,有时还会记录财产状况或应纳税额。
  • 形式:古代中国历朝历代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一种较为简明的文字记录。

造句

  1. 明朝时期,为了征收赋税,各地官府广泛使用户帖进行人口和资产的详细登记。
  2. 在处理户籍问题时,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中的户帖,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
  3. 户帖作为古代政府管理人民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4. 这份户帖详细记录了这个家庭从祖上到最近几代的婚姻状况及人员增减情况。
  5. 古籍中关于户帖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这些解释和例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户帖”这一词汇及其在古代社会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