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蓑的拼音、解释、组词

披蓑的简介:

pī suō
1.着蓑衣。 2.蓑衣。

  • AI解释

披蓑》这个词语实际上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披”是动词,“蓑”是名词。在古代文学中,“披蓑”常用来指代穿着蓑衣的动作或状态。“蓑”是一种传统的防雨用具,在古代主要用于农业劳动和山林间活动的人们,如渔民、渔夫或是农民等。它由竹枝编织而成,表面通常会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防水材料。

详细解释

  • :动词,“披”在古文中常指穿、戴的意思。
  • :名词,古代的一种防雨用具,通常是用竹子做架子,外面包裹着稻草等植物纤维制成的叶子或布料,用来遮挡雨水。

造句

  1. 渔夫披蓑而归,满载而归的喜悦溢于言表。
  2. 春天,农民们披蓑下田,辛勤耕耘,期待秋天的丰收。
  3. 在古代诗文中,“独钓寒江雪”中的“蓑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寂而又坚韧的形象。
  4. 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雨势,他急忙找了一件旧蓑衣披上。
  5. 那个老渔夫穿着破旧的蓑衣,坐在海边,看着远处翻滚的大海,仿佛与世无争。

这些句子展示了“披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1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2 穿戴:~挂。~甲。3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4 劈开,裂开:竹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