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哩哆嗦的拼音、解释、组词

哆哩哆嗦的简介:

duō li/lǐ/lī duō suo
1.哆嗦。

  • AI解释

《哆哩哆嗦》这个词并非常见的汉语词汇,但在一些方言中使用。在某些地方话中,“哆哩哆嗦”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的状态不稳、颤抖或者动作不协调的样子,带有拟声和形容的意味。

详细解释

  1. 发音:dō lí dō suo
  2. 含义:“哆哩哆嗦”的“哆哩”听起来像是轻微的颤抖声,“哆嗦”则是描述物体或人的震动状态。这个词更多地存在于方言中,用来形容一种轻微、不稳定的状态。
  3. 使用情境:常用于描绘人在紧张或者寒冷时身体轻微发抖的情景。

造句

  1. 天气突然变冷了,他站在门口哆哩哆嗦了好一阵子才决定进去。
  2. 小朋友害怕极了,吓得双脚哆哩哆嗦地向后退去。
  3. 看见妈妈拿出扫把,小猫开始哆哩哆嗦地靠近门口。
  4. 在台上表演的她,因为紧张而身体轻微地在颤抖着,看起来好像有点哆哩哆嗦。
  5. 晚上突然停电了,他一个人在家吓得哆哩哆嗦。

请注意,“哆哩哆嗦”这个词汇在标准普通话中并不常用,以上的造句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个词的应用情景进行了适当的虚构处理。

分词解释

duō

1 〔~嗦〕发抖,战栗,如“冷得打~~”(“嗦”读轻声)。

li,lǐ,lī

1 助词,义同“呢”。2 助词,义同“啦”。

suō

1 〔哆~〕见“ 哆 ”。2 〔啰(luō ㄌㄨㄛ)~〕见“ 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