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礼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礼的简介:

gōng lǐ
1.官方的礼节。 2.指送给官家的礼物。

  • AI解释

词语《公礼》,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公共礼仪”或者“公务上的礼节”,是处理公务、维护公共秩序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涉及官方事务或公众场合时,应体现出的公正、庄重以及对规则的尊重。

详细解释

  1. : 指“公共的”、“公务的”,与私人事务相对。
  2. : 在古代中国,“礼”不仅是形式上的行为规范,也是道德、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它包括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如仪式、习俗、礼貌等。

公礼》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公务活动的礼仪规范:比如政府机关召开会议时的座位安排、发言顺序、着装要求等。
  • 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过程中,确保所有参与方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意见,并遵循既定程序。
  • 维护社会秩序和文明交往:包括遵守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在禁止吸烟的地方抽烟等。

造句

  1. 在这次公务活动中,我们严格遵守了《公礼》,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公正透明地作出。
  2. 尽管他在私人生活中表现得非常随意,但在处理公务时他总是能体现出良好的《公礼》素养。
  3. 李局长对每一件公共事务都认真对待,从不以个人好恶来决定,《公礼》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4. 我们在公司内部倡导建立一套完善的《公礼》,旨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
  5. 在与外国友人的交往中,我们更应注重展现中国人的《公礼》,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世界。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