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二章的简介:

shí èr zhāng
1.古代天子之服绘绣的十二种图像。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

  • AI解释

十二章》,这一名称并非特指某一篇具体的文章或书籍,而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用于统称某些特定内容的一种方式。在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十二章”是指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中的十二段话,由孔子的弟子编纂而成,收录于《论语·学而篇》中。这些章节虽然不多,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治学、修身的道理。以下是“十二章”的具体内容及详细解释: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复习它,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的练习、应用。
  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有若(孔子弟子之一)说:礼仪的应用中,最重要的是和谐。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在于这一点最为完美。这句话强调了“和”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时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四十年后能够清楚明白各种道理。这句话反映了孔子个人的成长过程和他对于人生阶段的理解。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见解或领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的重要性。
  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应过分追求饮食的满足和居住环境的舒适,而是要勤奋做事,并且言语谨慎。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啊!即使是简单的食物和粗陋的住所,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颜回个人品德的高度赞赏。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问或事业的理解比不上喜欢它的人;而真正喜爱它的人又不如能在其中找到快乐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乐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到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时从不感觉疲倦。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持续学习和乐于助人的态度。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好的地方跟随学习;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作为自己的改进方向。这句话强调了虚心向别人学习的重要性。
  1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孔子弟子)说:我每天都会反省自己三次:为他人谋划事情时是否做到了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否保持了诚信?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是否已经亲自实践过。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的重要性。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重复,同第5条。

为了使“十二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以下是五个使用这些章节内容的句子作为造句的例子:

  1. “在学习上,我们应当做到‘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
  2. "对于那些追求高道德标准的人来说,‘君子食无求饱’是一个很好的指南,提醒他们在物质享受上不要过于贪婪。"
  3. "当我们与朋友交往时,应该时刻记住孔子的教诲:‘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保持诚信至关重要。"
  4.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当培养积极的态度,正如《论语》中所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作为教师或导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像孔子提倡的那样:‘诲人不倦’,持续不断地给予他人指导和支持。"

这些句子将“十二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不仅展现了其历史价值,还突显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意义。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zhāng

1 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断~取义。2 条目,规程:~程。~法。简~。党~。约法三~。3 修理:杂乱无~。4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5 戳记:图~。盖~。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领~。徽~。像~。7 奏本:奏~。本~。8 同“ 彰 ”,彰明。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