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鼎的拼音、解释、组词

刑鼎的简介:

xíng dǐng
1.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铸有刑典的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刑鼎》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史书或古文中。在传统意义上,“刑”在此处并不是指刑法或惩罚意义上的“刑”,而是“烹”字的意思,即煮的意思;而“鼎”则是一种古代用于烹饪食物的大型炊具,在中国古代社会常用来象征国家、君权或是重大仪式。因此,《刑鼎》可以解释为将某物(通常涉及重要人物或物件)置于鼎中煮掉,这往往被用来比喻一种极为严厉且不可挽回的处置行为。

在古代文献《左传·宣公四年》中有这样一句话:“晋人归楚军赋于晋,曰:‘吾以不腆之鼎,祭先王之神,请伏剑而死。’”这句话并没有直接使用“刑鼎”,但它体现了《刑鼎》所表达的含义——用极为严厉的方式来处理某事或某物。

以下是五个关于“刑鼎”的造句:

  1. 他为了洗清冤屈,不惜将自己置于最严苛的审查之中,就如同被投入了刑鼎一般。
  2. 在古代君王看来,一旦触犯国法,便如同被放入刑鼎中煮掉一样,没有丝毫侥幸可言。
  3. 这个案例被公之于众后,相关人员的命运恐怕将如同被置于刑鼎中一般岌岌可危。
  4.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都以极其严苛的形式处理,就像古代的刑鼎那样不可逆。
  5. 任何试图动摇国家根基的行为,都将遭到最严厉的制裁和打击,就如同那些曾经被投入刑鼎中的物品。

需要注意的是,“刑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上述解释与造句主要基于其历史含义,并不代表现今社会的实际用法。

分词解释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