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钧(1882-1946)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烈钧(1882-1946)的简介:
lǐ liè jūn (1882-1946)
江西武宁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武昌起义后,在九江策动新军起义,任江西都督。1913年在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先后参加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后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
江西武宁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武昌起义后,在九江策动新军起义,任江西都督。1913年在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先后参加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后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
- AI解释
李烈钧(1882年7月3日-1946年10月21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李烈钧出身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并积极投身中国民族主义和反封建的斗争。
详细解释:
- 生平简介:李烈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即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早期经历:留学日本期间,深受民主思想影响,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 政界贡献:回国后,曾担任多职,包括江西省长等重要职务,在推动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尤其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作为独立粤军的创始人之一,为推翻清朝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 军事生涯:李烈钧不仅政绩显著,而且身手不凡,在辛亥革命和之后的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均发挥关键作用。
造句:
- “李烈钧将军是江西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李烈钧与其他革命志士一起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奋斗了许多年。”
- “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李烈钧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历史紧密相连。”
- “李烈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导人,他的文才武略也令人敬佩。”
- “了解李烈钧的历史贡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呈现李烈钧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烈
liè
1 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火。~焰。~酒。~马。~性。激~。剧~。2 气势盛大:轰轰~~。3 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女。壮~。先~。~士。4 功业:功~。5 古同“列”,行列。
钧
jūn
1 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千~一发(一根头发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喻极其危急)。雷霆万~之势。2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陶~(亦喻造就人材)。3 乐(yuè)调(diào):~弦。4 敬辞,用于对尊长或上级:~安。~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