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异月新的拼音、解释、组词
日异月新的简介:
rì yì yuè xīn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同“日新月异”。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同“日新月异”。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日新月异」。见「日新月异」条。
2. 此处所列为「日新月异」之典源,提供参考。 《礼记.大学》汤1>之盘铭2>曰:「苟3>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解〕 (1) 汤:商汤,名履,商代开国君主。建都于亳,任用伊尹执政。因夏桀无道,发兵征伐,连续获胜,后灭夏,建立商朝,在位三十年。 (2) 盘铭:刻在盘上的铭文。商、周时贵族所用之器皿,常刻有铭文,作警策语。 (3) 苟:如果、假若。
3. 此处所列为「日新月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在古代的儒者,认为一个人应敦品励学才可成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别是对品德的涵养,更是古人所重视的。所以在《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记录个人品德修养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续不断地更新。」《书经》的〈康诰〉篇说这是「鼓励人民振作、自新。」《诗经》也说:「周朝虽是一个旧的国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却能自新品德并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国运呈现崭新的气象与发展。」因此,君子无不尽力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期能达到完善的境界,进而领导国家走向康庄富强。典源只见「日新」,后来更见结合「月异」之「日新月异」一语,用来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
词语解释
日异月新:这是一个成语,出自于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虞延传》。它的字面意思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每个月都会有新的面貌,形容事物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步和改变。
具体含义:
- 描述事物快速变化:可以用来描绘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中的快速发展变化。
- 比喻进步和革新:可用于指代个人思想观念的进步、国家政策的调整等积极向上的变化。
造句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日异月新,越来越依赖于线上交流与购物。
- 这家公司的设计理念总是紧跟时代步伐,日异月新,不断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
- 教育界需要保持日异月新的精神,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日异月新。
- 中国传统文化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到日异月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些句子旨在通过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展示“日异月新”这一成语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分词解释
日
rì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
异
yì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2 分开:离~。~居。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5 奇怪:惊~。诧~。怪~。
月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新
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