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不安的拼音、解释、组词
坐立不安的简介: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语或本《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忐忑不安」
2. ※《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1>,喘息奔急2>,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 〔注解〕 (1) 水肿: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发生于心脏病、肾脏病患者。 (2) 喘息奔急:呼吸急促。
3. 「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1.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例】医生正在为儿子施行急救手术,他们夫妻俩始终担心得坐立不安。
1.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可为吾等筑一堵短壁儿,在堂子前遮蔽遮蔽。」《水浒传》第四○回:「自从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也作「坐卧不安」。
词语解析
坐立不安,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心里很烦躁,没有固定的主意或者无法静下来。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某些不确定的情况、情绪困扰或是感到焦虑时的行为状态。它的语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 坐立:坐和站的交替,表示无法静下心来。 - 不安:心理上的紧张或不适感。
造句
- 他整夜坐立不安,担心第二天的面试会失败。
- 自从听说父亲生病的消息后,她坐立不安地度过了整个晚上。
- 这个新项目还没有确定方案,所有人都感到坐立不安。
- 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明在教室里坐立不安。
- 他本来心情就不好,再加上连续收到几次负面消息,整个人都坐立不安起来。
这些句子展示了“坐立不安”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zuò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2 乘,搭:~车。~船。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9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11 同“ 座 ”。lì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