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的拼音、解释、组词

名教的简介:

míng jiào/jiāo
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确立和制定为名分、名目、名节等,以进行教化,习称“以名为教”。后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抨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而夺于其下,何数也。」《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名教》一词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主要指的是通过礼仪、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的社会秩序。这个词源于儒家思想中的“礼治”概念,“名教”更加强调的是以名分、等级等人为设定的规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因此,在古代中国,名教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5个包含《名教》一词的造句:

  1. 为了恢复社会秩序,他主张恢复传统的礼教和名教
  2.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遵守名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
  3. 儒家学者们常常强调遵循名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4.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名教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完全依赖名教来维持秩序,但其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请注意,《名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上述例句中的“名教”是对传统儒家文化和社会秩序理论的一种表述方式。

分词解释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